close
中、俄企圖挑戰西方金融秩序2009年6月16日,在俄羅斯中部名城葉卡捷琳堡先後落幕了兩場外交大戲,一場是已運行八年,著重於區域安全事務的上海 合作組織元首高峰會;另一場是首次聚首,期盼爭取更多發言權的「金磚四國」高峰會。儘管這兩場峰會召開的著眼點不同,但中共與俄羅斯藉此挑戰西方經濟霸權 的用意不言而喻。 峰會背景 蘇聯解體後,包括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與中國大陸於1996年4月成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以強化各國在邊境地區信任機制與加速裁軍談判的 進程。2001年吸納烏茲別克成為會員國之後,六國領導人共同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佈在「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的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 織」。 首屆上海合作組織領袖高峰會於2001年6月14日在上海召開,此後每年分別在其他會員國城市舉行,期盼藉此提供會員國一個討論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發展與國際情勢的定期會晤機制。本次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為成立以來所舉辦的第九次領袖高峰會。 「金磚四國」這個名稱則取自於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與中國大陸(China)這四個國家的英文國名開頭字母 所組成的諧音。由於BRICs的發音與英文的「磚頭」相近,所以媒體普遍以「金磚四國」稱呼為這四個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 一般認為,「金磚四國」這個詞彙是高盛證券環球經濟分析師歐尼爾(Jim O'Neil)在2001年提出的一份分析報告中率先提出。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巴西、印度與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將擁有全球40%的人口與25%的土地, 按購買力計算的國民總收入高達15萬4350億美元,超過當今所有發展中國家的總和,未來前途無可限量。 2003年,高盛證券發表另一份名為《金磚四國之夢:邁向2050之路》的研究報告,報告中大膽預言:至2050年時,全球經濟強權將會大幅洗牌。屆時,現有的六大工業國,將只剩下美國與日本,而英國、德國、法國與義大利將遭到金磚四國取代。 近兩年來,這四個備受期待的新興經濟體積極透過對話方式,建立交流管道。2008年5月,金磚四國外交部長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外長會議;同年11 月,金磚四國財政部長在巴西舉行首次財長會議。由於中國大陸、俄羅斯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印度為觀察員,所以藉由今年6月中旬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之 便,金磚四國元首順道在葉卡捷琳堡舉辦另一次高峰會。 兩大峰會的具體內容 本次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六個成員國領導人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聯合公報》、《反恐怖主義公約》等文件,會中則另外發表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葉卡捷琳堡宣言》。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中則發表了題為「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共同創造和諧美好未來」演說,呼籲各成員國應繼續在增強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強化安全合作、擴大人文交流、堅持對外開放等五個領域加強合作。 除此之外,由於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中,除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外,多數為經濟實力不足的國家,面對這波金融海嘯特別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胡錦濤在會中承諾提供 100億美元貸款,以協助這些成員國抵禦金融危機。這是繼2008年向俄羅斯與哈薩克先後提供25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的貸款之後,中國大陸再度慷慨解 囊,提供資金協助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度過難關。 而在同日、同地舉行的金磚四國高峰會上,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巴西總統盧拉(Luiz Lula)、俄羅斯總統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與胡錦濤就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二十國集團(Group of 20)高峰會進程、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進行會談。 四國領袖同時於會中後發表聯合聲明,包括:各方應共同努力改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應保持多邊貿易體系穩定,遏制貿易保護主義;支持在國際法治、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由各國協調行動和集體決策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加民主和公正的多極世界。 不過對於外界最關注的,是否應尋找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問題。在金磚四國高峰會上,四國領導人倒是不願對此多做討論。 上海合作組織朝全面化發展 上 海合作組織最初仿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的模式,採取不拘形式,討論尋求共識的論壇模式。在2002年《上海合作組織憲章》通過後,上海合作組織由原先單純、 鬆散的區域論壇,逐步演變為具正式性與約束性的區域安全組織。 經過八年的發展,上海合作組織全面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在安全事務上,中亞各國與中國大陸西部地區在冷戰結束後莫不受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三股勢力」所困擾。 911事件之後,隨著美國揮舞反恐旗幟駐軍中亞,為上海合作組織在反恐合作上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機。上海合作組織依據其憲章第十條成立反恐執行機構,各會員 國除分享反恐情報外,更舉行大規模反恐軍事演習,以落實上海合作組織首次高峰會中簽署《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之共識。 在地緣戰略上,隨著冷戰結束之後美日同盟的加強、美國與東南亞盟邦維持親密關係、美國駐軍阿富汗與中亞、北約組織東擴等,美國早就對中共與俄羅斯形成一個 大範圍的戰略包圍網。因此,儘管上海合作組織不斷強調不結盟、不搞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立場。但是事實上,隨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不斷加強軍事領域的合 作,藉機反制美國戰略圍堵的意圖日益突顯。 在經貿事務上,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就把經濟合作視為推動該組織長期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成員國的通力合作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正穩步上升,貿易額由 2001年 121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868億美元。正由於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在經濟合作上的規模、領域與深度不斷地擴大,這個組織已從過去打擊恐怖主義 的準軍事聯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準政治與經濟聯盟。 「中」、俄試圖挑戰西方經濟霸權 二 戰結束之後,為了重建在戰爭期間遭受破壞殆盡的經濟,歐美國家領袖齊聚布萊頓森林(Bretton Woods)商討解決之道。會中做出美元可與黃金與各國貨幣掛勾的共識。布萊頓森林體系除了幫助歐美國家快速重建經濟,維持了全球30多年的經濟成長,也 讓美元從此壟斷全球經濟體系。 然而,自去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大開印鈔機,動輒以一兆美元為單位來挽救經濟。如此作法,反而讓使用美元做為儲備貨幣的各國外匯儲備價值越來越薄,許多國家因而開始質疑這種僅反映少數已開發國家利益與意志的金融制度。 雖然過去中共在改革開放後,陸續加入了許多國際與區域型組織,然而基於經濟現實主義及韜光養晦戰略等因素使然,對於參與多邊安全和政治組織始終提不起太大的興趣,更不願意組織以自己為主導的多邊體系。 然而隨著國際經濟情勢不斷地惡化,北京方面的看法已大幅轉變,轉而領導其他新興國家,合作對抗以美元為主的西方金融體系。今年四月初在倫敦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高峰會上,中國大陸就順勢而起,不論是會前與會中的發言,都對美元形成壓力。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其銀行網頁上發表了名為〈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周小川沒有明講撰寫此文是針對美元而來, 而是以「主權貨幣」來暗示。不過文中呼籲正視目前以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所造成的風險,並提出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做為超主權儲備貨幣。 稍早之前,俄羅斯財政部長古德林(Alexei Kudrin)也提出類似的呼籲,他呼籲以人民幣和盧布來取代美元,成為未來的國際儲備貨幣。所以,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在金磚四國峰會期間,是否會提出新國際儲備貨幣來挑戰美元的主張。 不過僅管美元存在風險已成為與會各國的共識,但是與會各國目前仍缺少改變此一現狀的解決方案。因為美元的全球貨幣性地位是建立在美國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 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強大的政治與軍事實力,以及全球長期以來形成的金融習慣等。美元仍然是一種國際公認的計價和儲備貨幣,歐元、日圓、英鎊、盧布、人民幣 等貨幣,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取代。 因此,就如同周小川在文章中所說:「創造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將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儘管中共與俄羅斯試圖挑戰西方金融秩序,但是在金磚四國未達成共識之前,短期之內各國還不會提出以人民幣或其他貨幣來挑戰美元的宣示。 不過,從俄羅斯與中共近來接連提出關於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主張,其背後的戰略意圖可謂十分明顯。也就是,儘管目前美元所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在金融海嘯的 襲擊下仍有其活力與影響力,但是隨著一系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著眼於未來的國際金融秩序可能就此重組,有關國家必須從現在開始有所作為,為主宰日後國際金 融秩序搶佔先機 國情複雜差異大 難成氣候 不論從這次上海合作組織領袖高峰會或是金磚四國高峰會,都可以看到中共與俄羅斯挑戰西方金融秩序的戰略意圖。不過,以現階段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四國兩個集團的本質,要挑戰西方金融秩序是談何容易。 以上海合作組織來說,雖然種種跡象顯示這個組織正朝經濟聯盟的方向發展,但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之中,除了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外,其餘多為經濟實力落後、內政不修的國家,要以此基礎建立一個具廣泛影響力的經濟組織,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就金磚四國而言,這四個國家2008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加起來約佔全球生產總值的15%、對世界經濟成長率的貢獻超過50%,因而被寄予厚望能夠帶領全球走出這場金融風暴。 但是實際上,由於這四個新興經濟體在產業結構、資源利害關係上的差異,使得四國之間在經濟、產業上的共同話題較少,反而是四國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例如, 在杜哈回合貿易談判上,主張農業貿易自由化的巴西與選擇保護大米農戶的印度就因此針鋒相對。這對於呼籲放棄貿易保護主義的金磚國而言,無疑是一大諷刺。 中國大陸與印度之間,也時常就爭奪國際貿易市場與能源,而進行一番慘烈廝殺,雙方企業無不視對方為主要競爭對手;俄羅斯對於中國大陸的崛起也是充滿戒心, 自2007年起雙方的軍事貿易額降到冷戰之後的最低點,而2009年6月30日香港「中評社」從北京發出的一篇「俄羅斯與中國貿易衝突一觸即發」的報導也 提出警訊,該報導指稱一批共有7000個貨櫃、價值5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貨品,遭到俄方攔檢;俄羅斯官方並以貨品存在有害物質為由,首批銷毀22櫃中國大 陸商品,這批商品是以童裝與童鞋為主。這些就是中共與俄羅斯兩國互不信任的最佳印證。由此可知,儘管金磚四國都呼籲要攜手合作,度過金融海嘯難關,但是私底下基於國家利益考量,四國之間還是充滿敵視與不信任。也因此,金磚四國高峰會的召開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最終只會是個缺乏本質的非正式集團而已。( 來源「展望與探索月刊」第7卷第7期,98.7 )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